伴随着全球变暖和海平面的上升,地球今年频繁出现了极端天气,导致人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。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报告显示,近期极端天气的出现表明,人类必须为此负责。200多名科学家表示,全球变暖大部分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。如果放任不管,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℃,未来人类可能会迎来更频繁的极端天气。
据悉,地球的体系是动态平衡的,气候深受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。如果其中指标发生变化,可能会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。IPCC副主席科巴雷特表示,如果温升到2℃,南极洲的冰川将不可逆转。即使全球气温变低,海平面仍然会持续上升。不可否认的是,全球变暖的加剧必然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。专家表示,高温导致水汽增加,降雨也会增多。水汽在高空中遇冷凝结,导致暴雨越来越多。今年,全球多地都遭遇了特大暴雨,给民众生活沉重一击。
那么全球变暖为何会导致大片干旱呢?分析人士称,高温导致气流上升,运动至中低纬度时下沉形成副热带动力高压,从而形成致命的“热穹顶”,这会导致城市如同高压锅一般闷热。今年6月,美加西部和欧洲南部就出现了极端高温和干旱。数据显示,今年全球就发生了3次热穹顶。而且,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冬季寒冷,使南北极的涡旋下降高压,导致极地涡旋进入低纬度,全国遭遇寒流袭击就是如此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还有科学家表示中国北方即将迎来转机。在全球变暖形势下,北方的降雨量将增加,那些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非常重视绿化。那么,这一理论是否可信?从降雨量来看,中国北方变温暖湿润已成既定事实。据新华网消息,毛乌素沙地是这样变绿的。此前,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降水量非常偏少。从21世纪降水量来看,该地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5.7毫米。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研究员表示,中国北方沙尘源区的降雨量平均增加了20%左右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升高,这对大片植被来说是福音。总体而言,中国北部的降水量的确在增加。但未来究竟如何发展,专家还不能妄下定论。